工业动态

挺起“脊梁”阔步向前--贺州建市十年铸造辉煌成果综述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频道:贺州    发布时间:2012-11-05
    10年前,贺州翻开了新的历史华章。2002年6月,贺州一片欢腾,到处热火朝天,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从此,贺州以地级市的风度面对世人,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十年奋力赶超,十年锐意进取,十年同心齐力,旧城换了新颜。一个边缘小城一点一点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市向新兴工业市的“华丽转身”。今日,挺起“脊梁”的贺州,正阔步向前,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贺州十年沧桑巨变,十年跨越腾飞,都熔铸成一组辉煌的数字:2002年,贺州立市伊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势头就极为强劲,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就达8%,攻破百亿大关,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8.98亿元。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五年之后,贺州迈出的步子却不小。2007年,贺州生产总值已跨越二百亿大关,达到2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发展势头迅猛。建市十年,贺州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2012全市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350亿的基础上,再增13%,预计达到400亿左右。短短十年,经济总量已增三倍,真正实现了跨越发展、腾飞发展。

    建市十年,贺州已由传统的农业小城成长为新业工业市。2002年,贺州三次产业结构为38.6:27.8:33.6。2011年,这一比例则优化为22.2:46.3:31.5。去年,贺州全市已完成工业总产值376.85亿元,是2002年的4.3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4.8%。十年之间,贺州工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渐大,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丰硕成果来之不易,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秉承“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的理念,部署“工业立贺”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工业始终放在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同时,贺州面对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招大引强”,抓好优势资源和产业链重点项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据了解,今年1—8月,贺州已签订外来投资工业项目合同221个,投资总额109.37亿元,到位资金已达75.36亿元,同比增长116.12%。被贺州人发展经济的热情和干劲打动,华润集团来了,中国有色、中铝集团、中国纸业也都“相中”了这片热土,一大批大企业集团项目也相继“嫁”到了贺州。

    过去的十年是贺州市工业艰苦创业、奋起直追的十年,也是其工业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贺州正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央企入贺,通过内扶外引、筑巢引凤、招大引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贺州工业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向前。

    建市十年,贺州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富集的资源,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使传统农业大市的发展迸发出新活力。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正在形成,以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产品营销品牌化为特点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已经铺开。

    2011年,贺州已建成了脐橙、茶叶、马蹄、烟叶、红瓜子、瘦肉型猪、速丰林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每年约有200万头生猪、上千万羽家禽、上亿公斤蔬菜销往广东和港澳地区。许多大型农业加工企业嗅到了贺州巨大的发展前景后,纷至沓来,雨润集团欣然落户贺州,温氏公司、巨东公司紧随其后,亦扎根于这片发展空间巨大的热土。

    八步蔬菜、平桂马蹄、富川脐橙、钟山贡柑、昭平茶叶等各色农产品,已形成品牌,纷纷参加北上广等先进发达地区的展销会,提高贺州农产品的美誉度,扩大产品销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贺州市政府也积极举办各式农展会,着力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大平台,搭建农产品品牌交流与营销的良好舞台。

    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措施齐发力,贺州农业发展已成蓬勃之势。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3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54.3亿元、3184元,分别年递增6.5%、12.1%。

    建市十年,贺州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加快推进“一江两岸三新区”、“贺八平钟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进程,城乡风貌已不同往昔,“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蓝瓦”的城乡风貌呼之欲出。

    十年之中,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茁壮成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面对机遇,地处桂湘粤三省交界的贺州没有错过。它牢固树立“规划是龙头”的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

    2008年,《贺州市发展战略策划总报告》新鲜出炉,贺州的城市形象定位为“森林之城、田园都市”,战略定位为“桂东北中心城市、珠三角新明珠”。

    2009年,贺州新的城市规划出台,新规划定城区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预计到2030年市域总人口达28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0%。

    2011年,城东片区、江南片区、电子科技园区等7个核心区完成控规,此外,贺州市一江两岸景观规划、贺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10多个重大专项规划结束。

    2012年,八步旧城区、江南东片区、大钟山公园等多项规划将编制,并将实现中心城区控规100%全覆盖。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取得的新突破,使贺州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垃圾满地、广告随处可见、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减少。同时市政道路、排水沟、路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的维护更加地完善。2011年,贺州建成绿化覆盖面积695.91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3.14%;建成公共绿地总面积达到139.0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6.7平方米。

    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底,贺州市城镇化水平将由建市之初的25.4%提升到39%,市城区人口也由2002年的11万人增长到30万左右。

    人口的增长必然带动城市住房开发项目的建设。汇豪国际城、广裕帝景湾、桂东香港商贸城等一批大规模、高品质房产开发项目相继开发使用,使贺州的城市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快速提升。

    建市十年,贺州市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以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以昭平桂江生态旅游区和八步区月湾茶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发展迅速;以黄姚古镇、客家围屋、秀水状员村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兴起。2011年,生态型景区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

    据了解,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水原生态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8年11月开始,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投资9.8亿元进行改造扩建。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也促进了商贸的繁荣。盛隆百货、新时代百贷、肯德基、南宁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在贺州抢滩,市场格局也快速发生变化,相继出现了超级市场、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零售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改变了过去百货店的单一模式,零售业态结构的分布日趋合理。

    2002—2011年,贺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500亿元,其中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是2002年的2.83倍。此间,贺州市对外贸易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进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出口总额累创新高,进出口年均增长幅度为6.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幅度为7.9%。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5783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7倍。

    建市十年,贺州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播影视产业初具规模并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为市民开展丰富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平台。同时贺州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文化精品节目,推行“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建市十年,贺州实施积极的就业措施,通过落实政策、强化服务、扶持创业等方式推动就业。同时全面实施“人才兴贺”政策,创新公共就业服务理念和机制,投资6.1亿元建设集人才交流、考试、培训、安居、创业工程于一体的市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制度建设,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参合率及补助标准、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光阴荏苒,贺州建市已过十年,曾经的辉煌还未远去,贺州人却已将目光投向明天。

    建市十年,贺州又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发展拐点上,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自治区加快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力支持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化与广东的战略合作。与此同时,贺州也阔步迈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黄金时期,大型央企、区企和民企、外企纷纷进驻贺州,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在此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贺州人必定不会错过,一幅幅已被描绘好的蓝图即将成真。


责任编辑:刘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