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新闻

放眼东盟,推进广西与东盟工业合作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频道:    发布时间:2011-01-10
  工业产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对广西、尤其是广西工业产生重大影响。放眼东盟,加快与东盟的工业合作,不仅使广西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还将使广西成为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重要交流和合作平台,广西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中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广西与东盟的工业合作,能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和基础,促进广西与东盟在资源共享、产业对接、贸易互惠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同时,加快与东盟的工业合作,充分发展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提升广西工业综合竞争力也极其有利。

  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历经8年时间,建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相关制度。然而,如果说自贸区的建成标志着已经完成了双边制度框架建立的任务,那么行业合作尤其是工业产业合作将成为这一制度框架下深化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方面。这是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客观要求。连续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行业产业合作越来越成为这一平台的重要内容。

  广西与东盟工业合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来,广西与东盟工业产品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日用品类、机电产品、农用物质和冶金产品等是广西向东盟出口的主要工业产品。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微型汽车,东风柳州集团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载货车、多功能乘用车,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水泥搅拌车等专用车,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水泥搅拌车等专用车,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的低速货车、碾米机,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的低速货车、手扶拖拉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柴油机。

  然而,在广西的出口工业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及加工深度低的产品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向东盟出口的主要工业商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档次都有待提高。目前,广西有很多工业企业需要转移国内剩余的加工能力和传统技术,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一些东盟国家正在工业化进程中,处于起步或扩展阶段,接受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很有必要,由此可以带动广西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

  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自贸区内存在的差异性给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资源差异为工业提供了互补性合作机遇。东盟各国多数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海产、水利资源。广西在水电、石化、有色金属等能源的开采、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比上述国家更高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引导相关资源与我区有色金属、冶金、石化等产业开展充分合作,在资源型产业上开展互补性合作的空间非常大。二是结构差异为工业拓展了共生性产业合作机遇。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类型性,即在密集型产业上竞争性大,整体性互补性弱。但是,在汽车、机械等产业上因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这些差异性使双方拥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广西依然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阶段,工业总量小、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工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不充分,产业链短、集聚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同时,短时间内广西资源优势无法较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广西与东盟实施工业合作进程带来较大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广西已具备加快工业合作的基础

  广西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与东盟工业合作的良好条件。广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有矿产地1008处。目前,广西已发现矿种147种(含亚矿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98种,其中保有储量在全国前10位的有:锰、锑、钪、锡、铟、铅、钨、铝矿、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等64种。同时,广西港口功能配套,陆路交通便捷,利于工业物流发展的通道经济正在加快推进。

  近年来,广西工业增速持续加快,广西工业完成增加值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明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广西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大步提升,后续发展内生动力强劲,形成了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等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其中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于200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广西首个实现千亿元目标的支柱产业;汽车、冶金两个产业也分别于2010年突破千亿元。目前,广西已形成有色金属、汽车、食品、石化、冶金、机械、电力七大支柱产业和建材、造纸、木材加工、纺织服装与制革、造船、医药、电子等重点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强优企业迅速壮大。广西大型企业集团组建工作不断推进。各市也制定了培育发展强优企业的具体措施,选取规模大、成长性高、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强优企业培育对象,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支持。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工业产业增速的不断提升,为广西与东盟的工业产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重点和对策措施

  自治区确定今后全面加强与东盟工业领域合作的思路是,以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新机遇,利用区位优势深化合作。总体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把广西打造成中国与东盟先进制造业合作与技术、产品输出、输入的重要基地;与东盟国家结成能源与资源战略联盟,使东盟成为广西能源、资源的战略合作伙伴,力争到2020年,广西工业化赶上全国水平,基本完成工业化,经济社会开始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

  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开展有色金属、钢铁、机械与汽车制造、制糖、中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能源领域,重点开展石油、煤电、水电、油气勘探开采和新能源产业;工业物流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港口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广西与东盟工业产业应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以“请进来”的模式,可与新加坡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合作,通过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升广西优势产业。以“互补合作”模式,可与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石油化工领域加强合作。与泰国、马来西亚在汽车、橡胶制品等产业开展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扩大市场规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东盟丰富资源与广西技术、投资、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嫁接,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在有色金属、制糖、水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柴油机、食品等产业以联合投资与联营办厂方式,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

  广西加强与东盟工业产业合作,将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借助外力与增强内功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建立工业合作长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规划,开展企业实质性的业务性合作,完善法律规章制度等重要措施,推进广西与东盟的工业产业合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