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两化融合工作动态

“两化”融合:融出精彩 迎接挑战

来源:南方网  频道:    发布时间:2011-01-10
  走进知名信息化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的办公室,记者就被他与凛冽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的热情工作干劲所感染。刚刚从有关“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讨会议回来的高新民,似乎还沉浸在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历程的深刻思考和对前景的美好期待之中,记者刚一提出请他对今年信息化发展进行回顾点评,他便娓娓道来。而高新民在谈话中所关注的重点,自然放在了今年信息化的最大主题——“两化融合”上。

  “两化”融出精彩

  回顾今年年初,工信部有关领导曾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会上指出,从“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深入创新的四部曲来看,2009年是各行业、各地方全面实施规划布局的一年,而2010年则进入重点突破阶段。高新民指出,现在看来,在工信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推动下,今年的“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也得到地方政府多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两化”融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高新民特别指出,钢铁、化肥、重型机械、轿车、造纸、棉纺织、肉制品加工7个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正在建立。他认为,建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发挥指标体系的评估作用,不仅可以引导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健康科学发展,通过开展企业调查,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反映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和进展情况。高新民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评估工作,7个重点行业开展的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已经基本完成。结果显示,按照基础应用、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融合创新4个阶段的划分,这七大行业的“两化”融合总体上处于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过渡的阶段。高新民同时也强调,通过这样的评估测试,已经总结出很多很好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两化”融合确实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从装备制造到能源采掘,从食品轻工业到物流运输,今年以来,各行各业以企业为主体,充分激发其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的内在活力,“两化”融合成果丰硕。但是高新民也指出,“两化”融合整体提升的态势已现端倪,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在现阶段有了足够的创新、足够的成效。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乃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我国“两化”融合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两化”融出挑战

  高新民提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重要性定位的提高是首要问题,尤其是对于产业部门而非信息化推进部门来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应起到更多的主导性作用。具体而言,高新民提出了我们需要迎接的三大挑战。

  首先是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高新民说,从七大重点行业的评估结果看,“两化”融合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级阶段,但是大型骨干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东、西部企业,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总体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从达到“两化”融合发展高级阶段的企业经验看,通过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效果显著,但这样案例还不够多,不够普遍。

  其次是在“两化”融合推进中,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高新民提出,传统行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但是在推动传统行业“两化”融合的同时,促进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产业发展,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高铁、电力装备、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产品已做到国际水平,但其支撑的信息平台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而这些恰恰是体现其高端化制造的基础,这方面的薄弱环节需要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解决。信息化平台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的状况是,我国信息产业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不足。反过来说,这种不足可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新型信息产业。

  最后是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两化”融合推动合力。高新民认为,“两化”融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是可以被纳入其他工作或者项目的单项应用,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一方面整合各方面资源给予的资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专项基金推动“两化”融合工作。从地方的实践经验看,专项资金的投入已经为“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力带动了企业、社会加大投资,激发出强劲的创新动力。高新民提到,工信部李毅中部长提出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只有充分发挥不同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机制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两化”融合的高效推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