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宜州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经济总量有所增长。1-3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9.67%;按上年价格计算完成32.32亿元,同比增长4.23%。
一、农业产值(按现价)12.39亿元,同比增长4.05%
(一)农产品产量增加。今年全市继续加大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受补贴作物品种和补贴资金逐年增加,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今年雨水丰沛,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气侯条件,粮食、甘蔗、水果生产都好于上年。截至目前,全市粮食产量12.31万吨,同比增长1.76%。(二)水果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5.96%,特别是名特优水果品种如巨峰葡萄、哈密瓜、百香果等水果的生产都有较大的增长;宜州市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水果,如庆远镇的哈密瓜大棚、福龙乡的百香果都显成效;2010年福龙瑶族乡经过慎重仔细考察并实验种植成功,开始引进百香果种植,于当年种植900多亩百香果并产生经济效益,第一年亩产达600-1000斤,为了解决群众种植的后顾之忧,乡政府积极引进本乡社会经济能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外出考察接受外来公司订单,构建了农民+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2011年在扶贫部门的支持下投入110万元用于购买种苗、水泥柱,全乡扩建4100亩种植面积达5000亩,同时2010年种植的百香果目前亩产达到4000斤—5000斤,实现经济效益3400元—4250元/亩,2012年全乡继续扩种2000亩。三年里百香果种植开始深入人心,种植农户达到1700多户涉及人口9000多人,种植百香果农户占全乡的1/4,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前三季度全市水果产值达1.2亿元同比增长5.16%。
二、林业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1.19%
由于林业部门加大了木材砍伐的执法监督力度,三季度全市木材砍伐量大幅度攀升,砍伐量由去年的8170立方米增长为78000立方米,产值由2011年的4680万元增长为6749万元,同比增长44.2%;累计产值增长21.19%。由于松脂价格下降,收割松脂人工费的上涨,松香的采伐下降,致使多家松脂工厂停产,停业,三季度松脂产量由2011年的3989 吨下降为2012年2174吨,减幅45.5%。产值下降达38.08%。
三、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特种养殖业稳中有升,产值增长2.84%。
畜牧业针对传统畜禽产品供大于求和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特种养殖业,成为宜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畜牧业生产仍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出栏生猪17.03万头,出栏肉牛3.32万头,出栏羊4.03万只,出栏家禽228.5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84%、1.26%、5.49%和3.51%。前三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1.97万吨,同比增长1.45%,禽蛋产量0.05万吨,同比增长4.08%。桑园面积趋于饱和,桑蚕产量同比增长2.89%;蚕茧产值13.65亿元,同比增长2.6%,占牧业产值的72.5%。
四、水产养殖产品产量增加带动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本市积极加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快淡水水产养殖业生产发展步伐,名优产品生产规模化、工厂化和无公害养殖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新方向。一些水库、河流网箱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同比增长4.03 %,产值0.83亿元,增长4.26%。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狠抓电网改造,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作物病虫害和防治体系,为农民增长收入保驾护航。
2、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积极发展集约型的设施农业、工厂化生态养殖、立体型种植业,拓展产业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要通过继续完善扶持政策,着力发展龙头企业,提升深加工转换能力,延伸产业链,做强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