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动态

生物技术三大突破 领航生物医药产业

来源:财讯  频道:生物    发布时间:2011-11-29
    “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已提上了日程。《“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将领航未来五年的生物技术发展方向,根据规划,未来五年除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以外,预计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的疫苗防疫,重大传染病的生物型治疗药物,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三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其中涉及达安基因、智飞生物、安科生物等上市公司也有望从中受益。

    科技部28日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表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

    生物医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占比75%,未来生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此次《“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生物农业技术及产品、生物制造技术及产品、生物能源技术及产品、生物环保技术及产品等五类产品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医药领域中,生物技术提升主要集中在防御体系、治疗体系和诊断体系。

    防御体系主要是疫苗建设,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体药物。此外,加上之前国家出台的《疫苗冷链物流规划》,和疫苗规划中,疫苗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广泛性的市场提高。治疗体系主要是生物技术在治疗药物上的应用;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研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用药等。诊断体系主要是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在这三方面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防御体系

    建立立疫苗和抗体的大规模和快速反应生产新技术,系统的疫苗效果及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技术,对传统疫苗进行改造增效,针对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和多发感染性疾病研制新疫苗和抗体药物,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体药物。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疾病防控工作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儿童国家免疫计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要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提供400亿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医药的研发与创新,相信疾病防控工作仍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国内疫苗巨大的产能和市场前景将不再是传染性疾病疫苗,而是治疗性疾病疫苗,如乙肝疫苗、肿瘤疫苗、艾滋病疫苗等。目前,传统预防性疫苗市场是保守的,而《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等将对生物技术产业提供重点扶持,作为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治疗性疫苗有望拓展疫苗业的市场前景。高端疫苗的上市公司有、 长春高新 、 海王生物等。

    国内治疗型疫苗的研发正进入高潮,占到目前在研疫苗比重的1/3。治疗型疫苗和联合疫苗等有望成为行业重点方向。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治疗性疫苗研发。

    而近期的市场热点——治疗性乙肝疫苗,目前国内已有三个产品进入了临床实验,且作用机理各不相同。相关上市公司有重庆啤酒 、 广州药业、 通化东宝等。

    与此同时,疫苗冷链物流规划要求疫苗企业在2013年2月前完成冷链运输升级,抛弃传统的泡沫型冷运设施,并建立冷链信息监管平台。受益于规划的统一部署,疫苗业上市公司有望降低在疫苗产品冷链物流中的费用。A股上市公司中, 新大陆在疫苗冷链物流领域拥有优势。

    治疗体系

    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

    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创新药物,改造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我国自1993年实施药品专利保护以来,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得到了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成立了由原国家科委牵头、18个部委组成的国家新药研究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增加了经费投入,并针对新药研究开发程序中的技术关键与薄弱环节,制定与实施了国家医药技术创新<1035>工程,即2000年前研制成功10个创新药物,建立5个新药筛选中心、5个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5个新药临床试验中心(GCP),作为“九五”期间面对知识产权挑战的一个应急专项行动。

    目前处于临床研究的原创新药一共有187个,其中2/3的药物处于Ⅰ期临床研究中,处于Ⅱ期临床研究和Ⅲ期临床研究的药物分别占19%和22%。肿瘤药在药物治疗类别占首位,占比为32%,接下来为抗感染药物(17%)和心血管药物(10%)。

    诊断体系

    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在一体化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系统等高端产品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加速体外诊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幅提升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专业人士分析,2009年我国生化试剂市场规模达到26亿元,至2013年我国生化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59亿元。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免疫学诊断试剂用量最大,市场份额33%,接下来依次为临床生化26%,血液分析12%,分子检测4%,血凝4%,尿液检测4%,危重病人化学4%,其他13%。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升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精准化和网络化,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发展,下一步还有望在医疗设备领域实现再制造。国内医疗器械需求正在向好,且降价压力小,随着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筹比例提高,患者对确切诊断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各类诊疗设备需求强劲。

    《专项规划》对高中低端医疗器械各有扶持。基层医疗涉及的重点基础装备有10类,并有望推广适合国情的质优价廉的超声彩超类设备;在高端产品领域重点解决高值耗材问题,并争取实现定价权;医疗器械服务业务将得到支持。

    自2008年开始,我国展开了全国性医疗器械产业调研,目前掌握了基本资料。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当前的特点是:小批量,但利润率高;产品有公共产品属性,属于政府买单范围;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征明显,创新速度非常快,获得政策极大关注。

    生物医药在医药行业应用整体提高

    《规划》指出,当前,生物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截至2010年底,全球约有生物技术企业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术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术公司总收入846亿美元,研发投入228亿美元,净盈利4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0%。

    我国2009年生物产业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产值为10381亿元,生物农业约1200亿元,生物制造约1800亿元,生物能源约280亿元。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


责任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