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工作动态

2011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来源:南宁新闻网  频道:南宁    发布时间:2011-11-29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12日在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周红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多重叠加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科学谋划发展举措,时刻关注社情民意,着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本届政府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实现了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近期打基础”目标,取得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过去五年,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20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1800.2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财政收入300.88亿元,是2005年的3倍,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3.02 亿元,是2005年的4倍,五年投资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资的70%;全部工业总产值1501.18亿元,是2005年的3.0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9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7.07∶31.76∶51.17调整到2010年的13.58∶36.21∶50.21。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基本实现在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前的目标。

  ———过去五年,城乡发展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和城市交通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跨省、出海、出边综合运输通道加快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公交等保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应急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绿城”内涵更加丰富,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及“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水城”建设开局良好,现代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累 计实施项目1.82万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倍。项目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建、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

  富士康高新园区投产,富士康沙井园区、南南铝加工公司年产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等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南宁电厂项目一期今年底投产;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南宁大桥、广西体育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轨道交通1号线、机场新航站区、郁江老口航运枢纽、火车东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提升城市功能注入新动力。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南宁渠道”日趋成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取得新成效。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入选“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大发展模式贡献城市”。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2010年直接利用外资3.3亿美元(商务部口径),是2005年的3.84倍。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进出口总值22.13亿美元,是2005年的3.08倍。成功服务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越青年大联欢、亚洲政党专题会议等重要国际活动。缔结国际友城9个。5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 总领事馆,东盟十国、日韩商务联络部建成使用,城市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与民生有关的财政投入累计达334.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1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规模达325.81万人次,是2005年的2.18倍。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惠及千家万户的25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解决了一批关乎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2元,是2005年的1.9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05元,是2005年的1.87倍。

  五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南宁市的勃勃生机和澎湃活力,极大增强了全市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应对危机抑制通胀

  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相机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我们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开展“四个年”主题活动,打好“五场攻坚战”,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投资,全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加速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我们还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惠民活动,促进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企稳回升。

  去年以来,我们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信贷资源趋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一批大企业成功入驻南宁。我们着重加强对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组织和供应,努力稳定物价总水平。我市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二)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我们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狠抓工业经济振兴。加大工业投资,“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年均增长超过40%,2010年双双突破300亿元。从2009年起,共安排21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10.4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和50多亿元战略产业发展资金,助推工业发展。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与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8.81%;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是2005年的2.67倍。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和“工业亿元企业建设工程”,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0家,为全区最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江南铝加工园区等八个特色园区,全市产业园区的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9.97%,高出GDP增速4.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五年。2008年获批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2010年荣获“广西工业发展一等奖”。

  狠抓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朝阳商圈等商业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规范建设一批农产品、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实施华南城、海吉星等重大物流项目,城乡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江南、安吉、金桥四大物流园区格局,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从2005年的3家增加到2010年的21家,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237.89亿元,是2005年的2.79倍;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提升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南宁)国际时尚博览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会展品牌。大力实施“引金入邕”战略,2010年底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证券期货营业部55家、保险公司27家、地方金融企业19家,2010年6月成为国家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狠抓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扶持糖料蔗、桑蚕、木薯、果蔬、食用菌、花茶、生猪、家禽、罗非鱼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香蕉、茉莉花、双孢蘑菇产量全国第一,“绿水江”牌香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成功打造。农业科技支撑力增强,间(套)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农业良种覆盖率达96.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至2010年底,共有产业化经营组织4965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753家。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工程市(县、区)长负责制,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三)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我们坚持以城带乡、扶贫帮困,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六景工业园区、黎塘工业集中区、伊岭工业园、隆安华侨经济区、上林象山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发展县域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宾阳炮龙节、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隆安“四月八”农具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异彩纷呈。武鸣县、横县、宾阳县先后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40个乡镇总体规划批复实施,1410个自然村屯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取得初步成效。6个县城及吴圩、六景、黎塘、那桐等重点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江南区扬美村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称号,宾阳县黎塘镇被列为“广西工贸型特色名镇”创建镇。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131.91万人饮水不安全、3.84万人无电用和235.29万人行路难问题。除险加固水库219座,更新改造大型电灌站9座,硬化防渗渠道1410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30万亩。完成沼气池建设8.93万座。实现100%乡镇通水泥(沥青)路、100%行政村通公路。全面完成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及大石山区马山、隆安两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确定2个城区、6个乡镇作为改革试点。全市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定武鸣县、宾阳县作为配套改革试点,武鸣县被评为全国百县林改典型县。

  结对定点帮扶和整村推进扶贫。安排136个市直、516个县直单位定点帮扶317个贫困村,实现11.9万人脱贫。

  如期完成全市31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加快发展基础

  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主题活动,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

  突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建立服务企业和推进项目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推行“绿色通道”服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集中联合审批,2010年南宁投资环境评价跃居全区首位,并被中国社科院《2009—2010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列为上升最快城市前十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我市城市环境满意度和公共交通满意度分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第七位和第十位。

  突出抓好项目用地保障。积极开展“双保工程”行动,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产业、重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创新“包任务、包经费、包完成时限”的“三包干”征地模式。征地拆迁和谐推进,信访量逐年下降。

  突出抓好项目融资。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市本级财政通过多种渠道筹措项目资金368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建宁水务集团和城投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到位23.5亿元;利用售后回租新模式募集城建资金39亿元;绿城水务股份公司等企业年内有望上市。鼓励和引进社会资金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模式引入资金67.78亿元;利用转贷资金、国有资产融资租赁和银团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159.1亿元。2009年,探索“市统贷县(区)用县(区)还”融资模式,落实县区、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19.06亿元。

  突出打好五场攻坚战。工业经济振兴攻坚战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60.81亿元、技改投资633.11亿元,统一饮料、双汇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项目开工,珠江啤酒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五象新区开发攻坚战累计完成投资107.67亿元,青岛啤酒、海尔总部大厦开工建设,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并加快向综合保税区过渡,邕江大学新校区建成使用,蟠龙片区、龙岗片区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1亿元,建设工业标准厂房103.2万平方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加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初具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攻坚战累计完成投资367.01亿元,民航、铁路、黄金水道、公路及运输主站场、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52亿元、179.72亿元、11.28亿元、118.07亿元、6.68亿元、38.74亿元。打造“中国水城”攻坚战累计完成投资44.54亿元,南湖环、大相思湖环两大城市核心水系整治效果初现,南湖—竹排江—民歌湖正式对外开放,民歌湖酒吧街建成试营业,相思湖、青秀湖公园顺利开园。

  (五)坚定不移地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我们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编制完成《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中国水城”建设规划》、《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年)》和《南宁市工业布局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获得了国务院批复。

  以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中心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移,五象新区、凤岭片区、相思湖新区等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7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底的215平方公里。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五象大道、东葛路延长线、东盟商务区路网、葫芦鼎大桥、青竹立交桥等路桥和南湖隧道建成通车。2010年末城市道路里程1307公里。城市公交得到优先发展,公交营运线路137条,公交车2601辆,2010年日均客运量达174.24万人次。

  以高效能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认真实施《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有效治理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现象。爱卫和环卫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暗访和技术评估。综合治理城区交通秩序,方便群众出行。

  全力推进邕江河段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邕江非法采砂,全面完成邕江河段禁止养殖区内网箱养鱼清理整治。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成运行,实现了市区和重点开发区全覆盖。在全区率先建成机关绩效考评综合信息平台,荣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六)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我们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增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物资系统、原南宁地区水产公司等16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振宁、壮宁、沛宁、创宁、农工商、中房集团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向实体化转型扎实推进;南宁化学制药公司、南宁肉联厂等国有企业完成改革重组工作;凤凰纸业公司20亿元债权转股权工作基本完成。不断完善管资产、管人、管事三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模式,细化了产权管理、投融资、重大事项、业绩考核、薪酬管理、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

  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在12个县区全面推开“乡财县管”,财政投融资体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南宁百货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投融资公司改革重组,加强财政资金对融资平台的支持,初步形成以城建基础设施、轨道交通、产业类、城市水环境、交通水利以及五象新区开发为内容的专业化投融资平台。建立了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贷款平台、以南方担保公司为担保平台、以中小企业信用协会为推荐方的“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平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市189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全覆盖。颁布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规划,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区域性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实现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自治区级孵化器4个。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启用。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跃升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七)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合作,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们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城市生机与活力进一步迸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4291个,实际到位内外资金1873亿元,年均增长25%,到位资金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列。富士康科技、康师傅饮料等知名企业集团成功落户南宁。路易·威登等国际时尚品牌和沃尔玛、巴黎春天、华润万家、广州友谊等知名零售品牌争相进驻。

  扩大对外经贸活动。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平台,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至2010年底,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92家,进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的企业43家。“走出去”战略不断取得新进展,2010年共有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52家,其中到东盟开展合作的有29家。

  深化多区域合作。与东盟及日韩、欧美等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等地区的合作全面深化,与北钦防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配合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钦州炼油厂输油管道等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八)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我们树立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工业节能、化学需氧量减排、二氧化硫减排等专项行动,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2.25%,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依法淘汰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6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制糖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扎实推进清洁生产,19家企业通过自治区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积极推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全区首个示范电动汽车充电站及首批“绿色环保”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建筑节能全面推进,荣获“国家节能示范城市”称号。

  注重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积极推进,重污染工业企业治理基本完成,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作全线拉开。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6个县城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城市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密闭化进展加快。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6个县全部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武鸣县城厢镇濑琶村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村。持续开展“大种树、种大树”活动,扎实推进“绿满南宁”造林绿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顺利通过考评验收。2010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6%;主要河流保持二至三类水质,地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九)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实施创新计划项目2354项,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12.45亿元,专利申请量5062件、专利授权量2729件,取得科技成果343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从2005年的55%提高到2010年的70%;“两基”攻坚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向均衡发展推进;高中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初步建立了覆盖小学至大学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69.79万平方米,市区新建成中小学10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南宁孔庙等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圆满完成;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19项;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南宁电视台与东盟国家电视媒体四次成功举办跨国春晚;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送百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深受群众喜爱。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完善,城乡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310个,医疗机构床位数2.82万张,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达100%,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连创佳绩,“健康南宁”建设加快推进;广西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李宁体育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成功举办2010年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等重大比赛,成功申办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控制指标以内,被确定为“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

  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城市文明度不断提升,2010年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着力打造和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和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活动,运行“12345”24小时市长热线,完善行政复议工作、人民调解机制和农民工维权平台,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公安机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平安南宁”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应急管理全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年均下降6.7%,连续五年被自治区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等级。不断创新民族事务社会管理,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服务民贸民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南宁模式”成为国家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五大模式之一。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创业。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成四级联网、信息共享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平台,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累计新增就业33.54万人,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8.6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18万人,农民就业培训达103.08万人。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成立了1个市级、12个县区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300多个创业基地和1667家规模以上返乡创业经济实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保险补助标准及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门诊大病统筹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1.6%。环卫公寓公共租赁房、边阳街高层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4.5万多套。华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十)坚定不移地创新政府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市与城区(开发区)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开通运行,实现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联网。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使用,各级行政审批“三集中”和“应进必进”工作全面推进,有5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乡镇(街道)延伸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完善并实施依法行政各项制度,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3件,出台政府规章38件。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截至2011年9月,共办理自治区和市人大议案29件、人大代表建议1349件,政协提案2633件,办复率99.8%。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将370个单位和4527项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集中开展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清理,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格控制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积极开展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保障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反腐败大案要案工作协调机制,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五年来,我市侨务、宗教、台湾事务、审计、统计、人防、农机、供销、水库移民、地震、档案、地方志、老龄、社会科学、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市直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安全、金融、税务、通信、邮政、供电、烟草专卖、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气象、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检验检疫、调查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有效监督和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市委、政府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历程,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五年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开创了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工作的主要体会是: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靠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全力打造“三基地三中心”,推动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原料基地型向循环利用型、加工制造型转变,走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三是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强活力。我们始终以开拓创新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局面。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南宁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坚持加强统筹协调。我们始终坚持和谐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推动和谐,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我们始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市现代化建设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国际化进程不够快,发展软环境不够优化,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 加敏锐的思维,把南宁未来发展放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对南宁发展的战略定位上,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赶超意识,牢牢抓住新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勇攀高峰。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实力、优功能、增活力、提品质、惠民生,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稳步提升、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位靠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和创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中期显成效”目标全面实现,为实现长远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2%,城镇年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一轮产业大突破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再生资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工业。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推动铝加工、电子信息、机械与装备制造等成为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化工、轻纺、新型建材、造纸、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一批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继续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和“工业亿元企业建设工程”,加速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两化融合”试点工程。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园区,积极扶持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南宁空港经济区,争取5年内培育形成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的开发区1个、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9个,全市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信息、金融、会展、中介服务、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精心打造“南宁服务”品牌。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业,促进保税物流中心与北部湾港口和吴圩机场建立“区港联运”,形成“大通关、大物流”模式,把南宁建设成为“无水港”;继续完善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牛湾、六景、那桐等内河港口物流中心和空港物流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推进南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商贸业,提升既有商业集中区,推进中国—东盟商务区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建设,发展新型服务业态。深化“数字南宁”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提高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智慧南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加工制造、现代物流、产品交易等产业融合,使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继续实施“引金入邕”战略,推进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将南宁打造成中国—东盟区域性货币结算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会展设施,

  推动会展项目品牌化、运作国际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努力将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名城。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区、南宁国际旅游中心等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力度,重点建设五象新区总部基地,统筹发展其他特色总部集聚区,吸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以及国内行业5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加工农业、出口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加快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种植、养殖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15年突破2000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重点推进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农业专家大院”,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

  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各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加强民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二)深化多区域合作,实现新一轮南宁大开放

  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合作平台,发挥“南宁渠道”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南宁成为国际性生产要素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传播中心,构建以面向东盟开放为重点、国内区域合作为基础、产业发展为支柱、经贸合作为内容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继续推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过渡,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发展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规划建设1至2个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使之成为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深化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12国园区等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争取更多国际合作机构落户南宁。举办东盟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南宁与东盟各国无障碍旅游圈建设。加强与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议、展览等活动,将南宁打造成为国际活动优选城市。加强以东盟、日韩、欧美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面向世界的对外合作交流。注重科学招商,实现向选商择资转变,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继续扩大利用内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内外资质量。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对转方式调结构具有示范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的中坚和核心作用,深化与北钦防合作,积极参与西江经济带建设,切实加强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互动发展。

  发展外经外贸。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重点培植和发展机械、电子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生物制药行业产品出口,推动高新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巩固美国、日韩、欧盟、东盟等传统市场,开发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完善口岸功能和通关机制,配套建设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口岸通关设施,发展口岸经济,吸引知名外向型企业落户南宁。突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引导我市优势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境外兼并与收购,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新一轮创新型城市大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南北钦防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争当全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抓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和审批管理“零收费”;积极推进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形式,完善各类投融资平台的运营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和“乡财县管”工作,建立政府债务管理体 系,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发展便民利民、文教科普、慈善互助、法律援助等各类社区民间组织。

  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支柱产业、特色农业、新型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制约制糖、淀粉、铝加工、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完善鼓励创新政策,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引进或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以及中试基地等,形成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将南宁打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全区自主创新的重要辐射源。

  (四)统筹城乡改革,实现新一轮城乡大发展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兴宁区、良庆区及有关乡镇试点工作。

  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开展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批和实施分离的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建立农业担保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建设领域。

  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人口有序向小城镇、县城、主城区聚集。推进村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重点镇、试点镇扩权,理顺“城中村”管理,逐步将“城中村”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集行政办事、社区卫生、警备治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水利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壮大县域经济。发挥各县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优势资源型工业,加快建设2至3个工业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原料生产和加工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办法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发展农村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延伸。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以“全域南宁”谋划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发展战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强城乡产业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经济,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型农业,积极打造市中心区新的经济带,高标准规划建设邕江经济带。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0座,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恢复、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以上,不断提高水利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农民增收。坚持突出扶贫重点,创新扶贫机制,推进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完善县区对口帮扶贫困县工作机制,力争到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比2010年下降四分之一以上。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继续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拓展城市空间。围绕打造南宁都市圈,坚持“中心城市提升、副中心城市跨越、小城市和城镇多极并举、城镇轴线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推动形成“一中心、三副中心、若干片区中心”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建设中心城区,推动六个城区按照各自功能分工加快建设和发展,统筹城市中心区周边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推动武鸣、宾阳、横县县城建成中等城市,逐步承担城市副中心功能;加快将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县城及重点镇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小城镇。争取到2015年末,将我市建成城市建成区达300平方公里、人口达300万的超大城市。

  (五)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实现新一轮城市品质大提升

  强化规划作用,引领城市发展。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抓好《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南宁市“百湖之城”建设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和《南宁市滨水建筑控制规划》等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并严格按规划实施。

  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总部基地及保税物流中心、“三馆三街”、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旅游休闲娱乐园等重点板块,把五象新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现代化新区。

  进一步完善凤岭、相思湖等新区及功能区建设,启动建设吴圩空港新城。坚持城市改造与保护城市文脉、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加强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邕江沿岸综合改造工程,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连接东南亚、通往周边省市的铁路、公路、民航、“黄金水道”建设,构建服务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提高市域公路的密度和质量,建设完善“一小时交通圈”;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善跨江交通设施和交叉路口立交桥梁布局,提升市区交通通行速度和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建设常规公交、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一批给排水、电力、消防、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南宁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南宁市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200年一遇,武鸣、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县城的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升级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构建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大城管”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依法清理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持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有效治理“五乱”现象。

  提高交通组织管理科学化水平,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建设便捷畅通城市。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彰显城市魅力。进一步加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艺装备和落后产能,关停搬迁中心城市污染企业。突出抓好水、大气、噪声、重金属等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相思湖、大王滩等湿地公园,加强山体、森林、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推广“弄拉模式”,深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力争在全区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继续实施城市、农村、通道、水系、生物多样性“五大森林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环城水系,构建“百湖之城”;实施城市内河湖泊补水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邕江两岸水环境的整治和水景观的改造建设,形成“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构建现代亲水城市,打造“中国水城”。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矿产执法检查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严肃查处违法用地、用矿行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推广应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进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应用,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六)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一轮精神文明大推进

  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创新人才开发政策,巩固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深入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家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等“十一大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优先发展教育。扎实推进南宁市教育体制改革五项任务和教育发展“十大工程”,打造“学在南宁”品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

  在全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加大示范、骨干专业建设力度,逐步实行免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支持高等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学生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加强新区学校的规划和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博物馆、南宁民族艺术基地等重要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全市“县县有馆、乡镇有站、村村有室”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反映南宁风土人情、在区内外有影响的文艺精品。

  加快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继续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及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建设多功能广播影视中心,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传播水平。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积极防治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以全科医生、村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各级医疗机构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制度。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促进人口计生和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促进老龄事业更好发展。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打造“健康南宁”。启动建设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提高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全力筹办好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等国际性重大体育比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开展全民阅读、诵读经典等活动,宣传道德模范精神品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对新闻媒体、社会文化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依法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开放包容、宜居宜商的城市形象,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发展环境。

  (七)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新一轮民生大改善

  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缺增量工作,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完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适当增加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及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

  积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努力实现行政推动就业向依法促进就业转变、城镇就业向统筹城乡转变、分散灵活就业向稳定规模就业转变、数量型体能型向质量型技能型转变、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向稳定的就业保障转变。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以城镇无收入人员、老工伤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特殊群体为扩面重点,深化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和灾害保障三位一体的救助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继续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完善救助和保障补贴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不断提高老年人、孤儿、残疾人、困难低收入人群的救助水平。

  全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做好每年度的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民生问题,为群众办成一批实事好事。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新一轮社会和谐大增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加强普法教育。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并实施重大问题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实施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制度,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市和社会治安一流城市。强化以社区建设为主的基层建设,确保社区实现“三有一化”目标。积极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路子,构建和谐小区。围绕建设“平安南宁”,加强信访工作,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民意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一批信访遗留问题;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积极构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对社会特殊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推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探索社会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使社会管理更加注重从重行政管理向加强经济、法律手段和道德教育等综合运用转变,从“重处置、轻预防”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转变,从党委、政府统揽包办向发挥多元主体作用转变。

  加强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安全监管,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5年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45%。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切实保障群众食品用药安全。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新一代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继续保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规划建设市、县(区)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九)切实转变作风,实现新一轮政府自身建设大加强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督查,重视司法监督,促进执法行为公正、廉洁、规范。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认真履职,建设诚信政府。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强化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将诚信记录作为公职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转变政风,建设服务政府。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坚持少开会、开短会,精简文件、减少应酬。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考评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增强执行力。推进政务公开、推行各级行政审批“三集中”,加快政务服务由“重审批,轻服务”向“重服务,宽审批”转变。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信箱,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解放思想,建设创新政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精神,积极破解前进中的新问题。在发展思路上推陈出新,在工作方法上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方式方法,敢于大胆尝试。

  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2011年政府工作

  (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041.15亿元 ,同比增长40.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3.78亿元,同比增长34.0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371.21亿元,同比增长21.66%;直接利用外资(自治区全口径)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32%;财政收入243.61亿元,同比增长26.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同比增长10.6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节能降耗均按自治区政府下达的任务全面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距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南宁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降”的要求,理清思路、倒排工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围绕完成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以“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及五场攻坚战为抓手,突出重点项目,抓好征地拆迁,加快工程进度,强化质量管理,全面完成投资任务。同时,抓紧谋划一批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开工、建设、投产。

  二是围绕完成2000亿工业总产值目标任务,抓好工业生产。重点推进南南铝加工公司年产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加快推进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实质性开工。抓好工业创新,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经济运行调控和监测,重点加强煤电油运、用协调工作。

  三是围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开展“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活动,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配送中心改造”等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商贸业、会展业、旅游业和信息、金融等服务业,稳定发展房地产业。

  四是努力稳定物价,切实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保障市场供应,加大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控,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着力稳定物价。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完成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五是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三农”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利规划,继续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抓好秋冬种生产,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控和农业各项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开展“纳沙”台风和“尼格”强热带风暴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六是实施“四城联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查漏补缺,全面整改,确保年底前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抓好“绿满南宁”造林绿化工程。继续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继续加快五象新区、凤岭片区建设,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多措并举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七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完善土地、规划、城乡建设、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力争年内2个城区6个镇试点工作出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第三批试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市本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国企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跟踪有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积极争取南车集团、北车集团、华为公司等项目早日落户南宁。

  八是办好当前几项重大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力服务好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办好第十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和体育比赛。继续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切实维护首府社会和谐稳定。

  九是抓紧完成“十二五”各专项规划修编工作。编制、修改、完善我市《商贸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等36个重点专项规划。对照国家、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十二五”规划。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咬定目标不放松,只争朝夕不懈怠,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