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正谋划出台一系列措施,改变中国本土创业资本的萎靡局面。
中关村曾经是中国最富活力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而现在,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里的很多中小企业正陷入发展的困境。类似的情形在中国各地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中普遍存在,很多业内人士把这种困境归咎于中国缺乏完善的创业投资金融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国内整体的资本市场体系与高科技企业的巨大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最近中关村举行的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周良洛表示,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正直接制约着高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
风险投资机构中基国际集团董事长成卓认为,支持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配套体系少,是创业资本无法为创业科技企业提供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基金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还没有好的制度。” 另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摩根基金中国区首席代表肖辉认为,制度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来自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资金发挥作用。
科技部下属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披露,自2002年以来,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资本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该报告分析认为,影响创业投资经营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资本市场、行业法规和相关政策。首先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31.1%的被调查机构认为这个问题是创业投资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其次缺乏创业投资行业法律。根据调查,分别有30.0%和24.9%的被调查机构认为应该尽快制订创业投资行业法律法规和修订创业板规则,实现股票全流通,分别有20.3%和18.8%的被调查机构认为应该修改《公司法》和制定《有限合伙法》或修改《合伙企业法》。然后是政策不明朗,根据调查,20.3%的被调查机构认为政策不明朗制约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政策不明朗与缺乏创业投资行业法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正是由于缺乏专门的创业投资行业法律,才使创业投资从最初的设立到项目的退出这个完整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存在似是而非的东西。
一些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抱怨说,由于上述的这些原因,在中国本土愿意给基金掏钱的机构和企业几乎就没有。政府虽然投资了很多他们自己内部的风险投资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发展得不是特别好。与此同时,大量外资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市场却纵横自如,他们或直接做创业投资或以FDI(外商直接投资)形式投资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也大多选择海外上市,2004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总额超过国内沪深两市之和,中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两头在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有关政府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正在酝酿出台一系列举措,改善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
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一到两个月内,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将出台一个《关于企业跨境换股的规定》。该规定降低了由年初外管局“11号文”客观上设置的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壁垒,“必然带动又一轮国内企业海外融资的浪潮”,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郑锦桥分析认为。此外,据科技部有关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已进入会签阶段,即将公布,它在法律上对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私募资金的管理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反映强烈的双重税负等问题给予了支持和解决。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曼红教授表示,这个文件的出台将使中国本土风险投资的持续萎缩局面会有所改观。
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面对创业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不久前举行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和合理引导民间融资两方面入手,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吴晓灵认为,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本身对风险控制的加强,要解决科技金融创新问题,资本市场改革势在必行,科技创新企业要更多通过资本市场寻求出路。她建议,国内风险投资可以考虑以信托方式募集更多资金,“集合信托计划实际上就类似于私募基金”。除此之外,央行还提供短期企业融资券等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为了扶持本地科技型创新企业,地方政府部门也在探索一些可行的融资模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坚持双创新战略,即自主创新和金融创新。” 周良洛说。目前,中关村正在政府帮助下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渠道,构建财政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形成的风险投资体系,尝试发展以“母基金”为基础的风险投资基金等权益性投资体系,以担保基金促进企业债务融资等方式,发挥政府支持工具的杠杆效应。
经济学家吴敬链最近出席与风险投资有关的一个论坛时,就发出警告,目前中国依靠大规模投入、大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变,未来的经济增长应当充分发挥基于科学的技术、信息化等创新科技手段的作用。这将依赖政府对创新科技以及风险投资等创新催化器的大力推动,为此,风险投资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基金应在创业投资中发挥引导作用,效仿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举措,通过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雇佣一批素质比较好的基金经理,将创新高科技产业带动起来。
“中国人应该有这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应该传达到政府那里。各国政府推动风险投资的核心,并不是支持一般的小企业创业,而是要支持这个企业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曼红教授这样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