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数据

河池:真抓实干惠民生

来源:广西日报  频道:河池    发布时间:2011-11-16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新跨越和建设生态文明模范市、民族团结模范市、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7月底,河池市委书记蓝天立接受采访时说。

  初步统计,上半年河池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7.45亿元、财政收入24.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32元,同比分别增长12.63%、26.79%、43.07%、10.81%和21.87%。

  提增速扩总量 挖潜增效加快项目产业发展

  河池是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又是资源富集区,有色金属、水电、旅游等特色资源丰富。该市提增速、扩总量,构建共同责任机制,挖潜增效加快项目和产业发展。

  重视开局。新年伊始,该市召开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追赶意识和速度意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决策部署上。

  提高执行力。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细化分解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落实到四家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层层有指标、人人有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现场办公会、运行分析会、工作推进会,强化对经济运行过程管理。

  挖潜增效。实施“资源换产业”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力度,释放工业产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难、招工难问题。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5.5%,创造了11万多个就业岗位。

  亮点纷呈。该市工业经济全面提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2.55亿元,同比增43.07%,增速创新高。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大会战,1至6月旅游总收入30亿元,同比增39.53%,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铜鼓山歌艺术节荣膺“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5个红色景点入选全国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六寨至河池等3条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6.83亿元;岩滩电站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28亿元,解决9万多人生活用水问题。

  抓风貌促发展 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河池全面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建设黔桂走廊城镇带和红水河沿线城镇带。围绕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目标,上半年开工8大重点项目,使中心城区在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达20个,总投资10亿多元。

  建中心城区带动县乡村屯风貌改造。挖掘文化内涵、民族风情和产业特点加快县城建设。南丹县投入8亿多元,整合白裤瑶民俗文化和千年土司文化实施城乡风貌改造。罗城投入2000多万元,拉动社会资金3亿多元建设小城镇。该市计划投资1亿多元启动以特色名镇和风貌综合整治试点为主的城乡风貌改造。各县每年集中建设1-2个乡镇,开展风貌改造带动旅游、商贸等特色产业发展,东兰武篆镇、宜州合寨村、都安大定村3个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完成投资1123万元。还筹资6724万元改造8个县(区)18个试点。

  抓环保优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模范市。该市探索资源型地区加快科学发展新路子,通过“林+果”、“林+药”、“林+养”等林下种养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3万农民直接受益。

  增民利惠民生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一家已经搬离26平方米的危旧房啦!”今年5月,河池市下岗工人刘世抽到“惠民安居·中山苑”小区50平方米居室,非常兴奋。这个为改善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用商品房开发捆绑建设保障性住房方式开发的小区,建廉租住房698套、经济适用住房96套。

  河池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上半年采取“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形式,建保障性住房6217套,开工率全区第一,得到国家住建部肯定。把城东新区35.786亩土地划拨作为市中心城区2011-2015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今年将投资13.2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2409套。

  民生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教育惠民,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餐工程、食堂建设工程和D级危房改造工程“三大会战”。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送岗行动等扩大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11个县(市、区)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新农合参合率95.52%。上半年,该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支出保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6.37%、25.2%、123.31%、226%和84%。


责任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