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动态

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探究

来源:中国服装网  频道:纺织服装与皮革    发布时间:2011-0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兴的行业——信息经纪业正悄悄脱颖而出,并迅速地向前发展。其纵向渗透到信息经济领域的微观层次,其横向已成为联系各行各业的经济关系纽带。信息经纪人在促进信息资源的及时流通和有效配置,提高人们的信息经济意识,延伸商务活动的范围,降低了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信息经纪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侧重于对我国信息经纪业的兴起、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贸易大国,自1994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一直位于世界第一。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金及土地价格的上涨,资源环境对纺织服装业的约束,中国纺织服装业所存在的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外部条件的恶化,让纺织服装业处境日益堪忧。

  以价格取胜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从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走出来,迈向凝聚着智力、技术和资本的现代纺织,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纺织服装行业概况

  纺织行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产业,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角色。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30800亿元,同比增长21%。纺织服装出口达1732.45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的14.22%[1]。
(
http://www.boraid.com)
近年来,由于贸易摩擦的增多,国际竞争的加剧,环境标准的提高等因素,我国的纺织服装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

  2. 纺织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从全行业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即使是衣用纺织,出口服装中来料、进料加工占52.1%,国产面料仅用于中低档服装生产,不能适应高附加值出口服装的生产。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

  三、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适度倾斜促使纺织服装业进行升级及企业自身主动推进升级,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四、产业升级的含义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2]。从世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纺织服装业能够在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危机的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恶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极易遭遇纺织品进口国的反倾销、特保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其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在在纺织服装产业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多年来,我国就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以低价策略来赢得世界市场的。然而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随着致力于解决用工方面的不规范问题、有损劳动者权益问题及劳动合同中不公平问题并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成本上升,例如企业社会福利、解聘员工、带薪休假、企业税务、商业禁止补偿等方面的成本成本大大增加[3]。

  其次,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挤占我国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不少跨国公司也考虑将他们的工厂从中国迁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例如越南。全球权威纺织服装专业研究机构Werner International 2007年公布的的世界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比较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沿海企业纺织工人每小时工资为0.85美元,比印度高0.16美元,分别是美国、意大利、日本的5.0%、4.2%和3.7%。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为0.55美元每小时,略高出越南、巴基斯坦0.09、0.13美分

 


责任编辑:浏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