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新闻

柳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优势基础

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频道:柳州    发布时间:2011-11-17
   1、工业基础雄厚,力争2010年率先在广西实现工业化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拥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2008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1750亿元,比2002年增长3.18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5.17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万辆,目前微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预计2010年柳州将实现24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工业化率由2002的2.89提高到2008年的4.86,工业化水平由2002年的39.4%提高到2008年的51.4%,力争在2010年率先在广西实现工业化。

    2、传统产业构筑核心工业体系,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我国西部传统的工业重镇,柳州已经构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化工四个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在汽车制造业,是全国惟一同时拥有中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厂的城市,车型齐全,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乘龙”、“东风风行(MPV)”等全国知名品牌。在机械工业领域,以工程机械、空压机、预应力锚具等产品为代表,“柳工”牌装载机占领了国内市场1/4左右的份额。在冶金、化工工业,以钢材和化工产品为主,拥有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芭蕉牌氧化锌等知名品牌。锌、锡、锑、铟等有色金属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相当重要地位。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柳州的工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比例,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在“二次创业”战略指引下,柳州国有企业坚持走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为主导,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推动工业产业、企业、产品从传统向现代、从低端向高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效益向高效益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的新跨越。五菱、柳工、柳钢、柳化、柳汽等传统国有企业都在改革创新与资源优化重组中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行业排头兵。

    3、支柱产业信息化应用卓有成效,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全国制造业和全国信息化试点“双料”城市,柳州市通过启动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率先在机械、汽车等产业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在柳工、五菱、柳汽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国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实现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并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累计柳州市制造业信息化总投入近5亿元,先后有49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2008年,柳州市技改投资140亿元,增长39.6%。柳州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3。柳州市拥有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7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47家重点企业建立了53个技术开发机构,其中欧维姆技术研发中心位居全球预应力8大技术中心之列。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柳州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广泛应用,使柳州成为“中国山水最美的工业城市”

柳州虽然是传统工业城市,但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柳州市直接投入35亿元用于重点节能工程、企业节能技改项目、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柳州市把重点企业作为突破口,抓重点耗能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其中,仅柳钢集团的环保技改投入就达19亿元,实现了企业增产减污和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在政府监管方面,柳州市积极推进环境监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污染源在线监控项目全面实施。2008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9天,优良率达98.4%,2009年1月1日至今,空气优良率达100%,是二十年来最好的一年。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广西37条河流93个重点河段的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在全国294个参评城市中,柳州有3项指示名列前十名,其中包括城市环境舒适度、自然环境优美度等指标。温家宝总理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 柳州被誉为“中国山水最美的工业城市”。


责任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