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动态

中国船舶工业应四管齐下打造产业新模式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频道: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    发布时间:2011-02-28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又给方兴未艾的我国船舶制造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还是谨慎行事伺机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面对?

    当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来,虽然油轮市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势出现回落,但凭借着集装箱船市场的持续兴旺,以及散货船市场的空前火爆,2007年前10个月散货船累计成交量达12213万载重吨,超过前三年成交总量,是以往10年年均成交量之5倍,新船订单比2006年同期增长249.7%。使得国际造船市场整体行情依旧斗志昂扬高歌猛进,各项指标屡创历史新高。好望角型散货船2003年初以来累计上扬162.3%,新船价格2007年增幅高达41.2%,高居各型船之首,为中国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进而成为第一造船大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产业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船舶工业的发展让国人们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2006年,我国手持订单比2000年增长5.5倍,新接订单超过日本。散货船、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已跃居世界第二,油轮位列世界第三,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近20%(以载重吨计)。2007年,我国承接散货船订单力拔头筹,超过韩国、日本,位居第一。

    当这些既简单又明确的“显式”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之时,在我们为我国船舶工业跃居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庆贺之时,我们不应忽视,在宏观的显式数据下,尚需去挖掘、思考深含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隐性”数据,它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尺。

    在工业繁荣兴盛的新时期,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显然呈现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造船效率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但高消耗、强劳力、低利润的造船格局依然存在。

    我国骨干船厂生产效率仍约为日韩的1/7~1/4,船舶产品生产成本构成中,物耗成本约占总成本60%~70%,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载重吨完工船舶消耗钢材约为日本的2.8倍(2001年为3.6倍),同等吨位船体设计自重高出日韩约10%,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仅为65%左右,既带来大量的修正工作量,又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以电力为例,我国万美元产值平均耗电约为日本的3倍。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船单越多,我国工业资源消耗就越大,如此的造船大国有何值得骄傲的价值?在国际船舶市场竞争中,我国船舶产业的竞争力又在何处呢?在我们喜迎机遇到来之际,是否更应思考我们正面临的来自国际和自身的巨大挑战呢?

    信息化让船舶工业左右逢源

    人们,特别是国人,往往关注于有形的、直观的物质存在,即物质生产(例为制造一艘船舶)、物质消耗(例为消耗百万吨钢材),而忽视伴随于物质演变、隐存于物质运动过程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即“信息”。原因谁都明白,没有图纸、工艺卡、计划单……是制造不出船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船舶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凭借成百上千人的大脑、纸张(当今包括计算机)进行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由于人脑的存在而隐性化了,由于制造过程中海量的切割、成型、焊接、装配以及涂装、舾装的工作量、繁复的造船体系和“强大无比”的劳动力“后备军”(例如某企业正规职工一千多人,而临时工高达七千多人)而有些束手无策了,更由于我国庞大无比的船坞、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国际上屈指可数的造船基地而有些麻木不仁了!

    显然,要彻底改变我国粗放的造船模式、形成现代化的造船工业体系,“信息”是“本”,“信息化”是“路”。信息犹如人之血液流遍人体全身,它渗透到企业人、财、物的每个角落,打通了企业所有环节,覆盖了所有部门,传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更重要的是,它支撑了现代化管理、精益化生产、扁平化组织和系统化运作的变革。

    因此,“信息化”就是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实现企业所有业务活动全局优化、高效运营、不断完善的进程。

    新造船模式需多管齐下

    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在以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为产业特征,以大型复杂、订单生产、项目管理为产品特征的造船行业,建立以信息为统领,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高效、低耗、环保型的现代船舶建造新模式,任务是艰难的。然而,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船舶设计制造的最新成果,以及我国骨干企业的实践经验,为这种模式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技术和实施方法的支撑,而这种产业模式的建立需要“四管齐下”。

    首先,就专业领域而言,企业要强化“转模”的研究和实施。诸如,在平行工程、统筹协同指导下,要向船体、舾装、涂装一体化转化;在系统集成、信息驱动指导下,要向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转化;在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指导下,要向作业流程、工程管理、生产组织、均衡生产的全局优化转化。

    其次,就管理领域而言,企业要强化“规范与标准”的研究与实施。诸如,新模式下的船舶建造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新模式下的船舶产品数据和生产、管理数据的形式化描述和交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集成下的异构系统与接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就信息支撑技术而言,企业要强化船舶建造信息化“行业通用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施。诸如,在企业“按需自主开发”(以沪东船厂为代表)和“按需全局引进”(以外高桥船厂为代表)实践基础上,探索和提出我国船舶行业信息系统的通用基础架构,实施方法体系、建模和描述方法体系,以及测试和应用评价体系。

    最后,就新技术发展而言,企业要强化虚拟样船和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船舶行业从传统的CAX和ERP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迈向分析、仿真、优化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新台阶。

    展望未来,虽然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既然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风帆已经扬起,航向已经指明,那么,就让我们乘风破浪乘势而上,凝聚智慧去打破阻碍前程的块块坚冰,鼓起勇气去攀登遮挡视野的座座险峰,坚定信心驶向胜利的彼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