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新闻

广西再造一个医药工业产业

来源:广西日报  频道:    发布时间:2020-04-15

 

 阅读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广西防疫物资保障生产从零起步,从“捉襟见肘”到“自给自足”,实现了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在筑牢物资保障网的同时,成功再造一个医药工业,为保障全区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支撑。

 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我区正从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产业链、强化检验检测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形成医用防疫物资产业链发展模式。

 从单点支撑到多点突破

 3月23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由广西组建的中国医疗专家组带着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抗疫急需医疗物资从南宁出发,飞往柬埔寨金边,驰援当地抗疫。

 桂林合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宇特意在朋友圈里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很荣幸公司生产的护目镜跨越国境,带着使命出征,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两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从事电子科技行业的伍宇响应战时集结号,跨界支持抗疫,把目光投向了广西尚处于空白的护目镜产业。

 从2月3日咨询筹建,5天拿到营业执照,10天完成生产线的运转……在工信、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支持下,2月18日,桂林合兴生产的2000个护目镜正式下线并检验合格。广西医用护目镜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桂林合兴的快速“突破”,是广西防疫医疗物资在疫情困境中成功突围的缩影。

 疫情发生之初,我区属防疫医疗物资薄弱省份。治疗和防护新冠肺炎需要的消杀、防护、医疗器械、治疗药品四大类药品和设备中,除消杀类广西有较强生产能力外,其他三类的生产能力均严重不足。

 为缓解防疫物资紧缺局面,我区狠抓该项生产工作,加大对防疫物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派遣驻企工作组开展“保姆式”服务,推动防疫物资生产产能、产量双爆发。

 经过一番努力,我区火速填补了医用N95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持测温仪、护目镜、医疗级熔喷布、制氧机、负压救护车等近10种物资供应能力的空白。目前,广西已实现近40种防疫物资生产的全覆盖,形成了产品门类齐全、多点支撑的医疗防护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3月30日,我区各类口罩产量累计超过1.6亿只;医用橡胶手套产量直逼3000万大关;消杀产品产量突破5万吨,日产量从300多吨上升至2600多吨,一跃成为消杀大省(区)。

 从孤军奋战到协同作战

 2月28日,在广西-东盟经开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投产仪式上,南宁糖业下属子公司南宁侨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孖纺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建成了亚洲第一条孖纺高分子吸附新材料生产线。该公司也成为广西首家具备生产医疗级熔喷布能力的厂家。

 作为守护安全与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口罩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战疫物资”之一。被称为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芯片”的熔喷布也因此在市场上“炙手可热”。为缓解熔喷布紧缺的难题,侨虹公司于1月28日紧急成立研发团队,2月18日,成功产出高级别的熔喷布样品,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医用外科口罩标准要求,填补了广西医疗外科级熔喷布供应能力的空白。

 “从上汽通用五菱自主生产口罩机,到熔喷布实现自主供应,再到引进耳带绳、鼻梁夹等上下游企业,目前,我区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口罩上下游产业链。”据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我区出台广西口罩配套产业链发展方案,重点扶持现有口罩机、熔喷布、无纺布、鼻梁条、耳带绳等口罩配套企业,全面提升我区口罩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抗疫的集结号下,防疫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从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作战转变。

 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宝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紧缺酒精消毒液主要原料,柳化集团、田东锦盛化工等区内上游企业加快供应次氯酸钠,快速形成消杀产品生产能力。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原料资源和生产资质,同步利用广西默士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进行灌装,迅速达成瓶装乙醇消毒液(75%)的量产能力。

 疫情之初,广西防疫物资企业多为各领域“独苗”,疫情发生后,一批“跨界支援”的企业“新兵”快速转型、火速上“线”。防疫生产大军从最初的20余家发展壮大至200多家,其中,口罩企业由2家增至100余家,全区已到位口罩生产线247条,口罩产量实现20天破1000万、40天破5000万的“广西速度”;消杀产品生产企业从最初的8家增至72家;防护服、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等医药卫生防护产业链初具规模。

 布局产业链再造医药工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避免地冲击着经济社会发展,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危”中也蕴含着“机”。

 自治区工信厅厅长莫桦表示,疫情期间,广西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转变。下一步,我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的同时,将着眼产业长远发展,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推动产业链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对医疗器械、药品、消杀品等三大类40多种防疫物资产品制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确定龙头企业培育清单,推动龙头企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自治区将在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建设生产基地。按产业链配套做大规模,相对集中布局建设医用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口罩生产重点布局在南宁、桂林、贵港、来宾等市;防护服类生产重点布局在南宁、柳州、钦州、防城港等市;护目镜生产重点布局在柳州、桂林等市;测温仪生产重点布局在桂林、来宾、河池等市;药品类生产重点布局在南宁、桂林、梧州、玉林等市;消杀用品类生产重点布局在南宁、柳州、梧州、钦州等市;救护车生产重点布局在柳州、南宁等市。

 做强做大口罩、防护服、救护车、其他医疗器械、药品、消杀用品等6大产业链。口罩产业链主要是通过技改扩能、扩大区内熔喷布生产供应能力,同时引进鼻梁条、耳带生产企业,形成日产3000万只ロ罩及3000万只以上口罩原材料配套生产能力;防护服产业链主要是引进和壮大无纺布生产企业,常态保持日产2万套的生产规模;药品生产方面,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医药龙头企业1-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生物医药企业6-8家;救护车生产方面,实现380台/月防疫负压专用车、700台/月常规救护车生产能力等。

       此外,我区还将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推动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建设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拓展生物制品检验能力;持续推进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扩项,特别是加快进行感控和防护用品检测资质扩项,不断扩大检验检测范围。(骆万丽黎慧)


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