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政策措施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频道:    发布时间:2019-03-29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现将《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127

南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南发〔20194号)精神,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落实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2020年,我市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有新成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在西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基本形成现代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新动能进一步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

(三)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打造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重点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2

(四)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

工业增加值率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

(五)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工业用地规模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20%以上,每年存量闲置工业用地处置率达到30%以上。

(六)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园区4个。

二、行动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业提升行动。

1.电子信息产业。

集中力量推进江南工业园区、高新区(含南宁综合保税区)、经开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集聚区的建设,重点打造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三条产业链。网络通讯大力发展IPV6标准的新型路由器、交换机、移动终端等,重点推进南宁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智能制造基地、东盟硅谷科技园、通信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抓住4G升级到5G的发展机遇,将南宁市建设成为知名的网络通讯设备生产基地。智能终端加快推进智能终端声学光学和精密结构件南宁产业园、智能通讯产业链终端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整机制造、光学玻璃、PCB板、光电子器件等项目,逐步建立从声学、光学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新型显示重点聚焦AM-OLED领域,引进和布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大力拓展应用市场。积极发展新一代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通过推进物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网络支付的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综合集成,打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互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体系。

2.先进装备制造业。

围绕打造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两条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整车带动配套,配套吸引整车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等整车产品以及汽车铝基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车载智能装置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点推进全铝车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项目,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汽车轻量化设计院,打造面向东盟、西南等周边区域的智能白车身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地铁车辆及关键零部件、高铁车辆及零部件制造、高铁用铝合金材料加工的研发制造,拓展实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制动、全寿命周期维保等配套项目,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3.生物医药产业。

以产业发展和大众健康需求为导向,重点做强做大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三大优势领域;培育发展民族药、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制剂三大新兴领域;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链,依托广西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重点发展数字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设备、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健康监测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新型药物和仿制药的技术攻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高新区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经开区广西重要生物医药产业生产基地、隆安宝塔园区广西天然药材开发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资委、投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二)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积极培育北斗信息产业。以广西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广西北斗综合位置服务平台落户南宁,率先在智慧糖业、跨境物流、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取得北斗应用示范成果。推进南宁北斗信息产业园载体建设,加速构建硬件(芯片、射频、天线、模组、整机等)、软件(嵌入式系统、终端应用APP等)、服务平台领域以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全产业链体系。围绕建设南宁市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西南及东盟地区的三创(创新、创意、创业)孵化园区,加快构建现代智能制造基地和东盟硅谷科技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牛羚、瞪羚企业。

2.新材料产业。

打造高端铝产业基地。按照自治区《南宁高端铝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要求,以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高端、技术链高端发展的思路,建设铝产业科技研发、交通运输铝、航空铝(军民融合、民用铝材四大产业园建设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汽车设计院等5个以上研发机构,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铝加工生产主体,促进铝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五年内进入全国铝合金新材料加工领域前三名;做大铝合金制造及应用领域增量,加快形成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百亿产业群、汽车百亿产业群、航材锻造(军民融合)配套加工百亿产业群、轨道交通百亿产业群、高端绿色建筑铝材百亿产业群等5个百亿元产业群,形成一平台两主体五集群的铝加工发展体系。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向高纯铝材料、高纯铝粉体材料、3D打印铝合金新材料等基础材料领域发展拓展,向下游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军用舰船用材料等高端领域以及向绿色节能建筑构件等广泛民用领域延伸发展,打造从新材料到新应用的高端铝合金全产业链。加速水性高分子材料、新型防水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推进水性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其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精、做深纳米粉体材料、新型高效防水卷材、高性能阻燃剂等系列产品,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

3.节能环保产业。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推进节能环保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和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技术装备、环保监测专用装备,打造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围绕高效节能节电、大宗固废利用、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土壤修复等重点领域,鼓励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支持节能环保企业构建从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集成、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到运营维护的产业服务链,鼓励大型企业向节能环保领域拓展业务,支持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责任分工: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局、科技局、统计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三)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行动。

1.绿色食品产业。

深挖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打造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业基地。大力发展肉禽、粮油、果蔬等农副食品加工业,乳制品和特色资源水牛奶产业,啤酒、天然果蔬饮料、茶饮料等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保健食品、冷饮及冷冻食品制造业。支持横县茉莉花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糖业二次创业,鼓励、引导我市强优糖企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适时实施战略重组,提高我市糖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食糖精深加工及产业链延伸,重点推进液体糖浆、特色糖、风味糖、功能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新型建材产业。

促进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玻璃行业加快宾阳黎塘高端建材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推进玻璃产业升级改造,提升玻璃行业发展规模和总体实力。水泥行业扩大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比重,支持水泥制品由普通水泥制品向高端制品、特种和异型构件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南宁六景工业园区、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区和邕宁区五合临港产业园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引导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建材涂料、防水材料发展。规划发展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

3.精细化工产业。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复合化、功能化。按照化工产品纵向延链、横向耦合的原则,重点发展化工材料、化工制品和塑胶制品三大品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做专做精变性淀粉、生物农药、阻燃剂、饲料添加剂等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塑胶管材、包材等传统优势产品;推动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发展,鼓励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4.造纸和林产品加工产业。

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重点发展高档生活用纸等纸制品推动造纸企业的整合打造造纸产业园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链内循环支持广西东盟经开区横县打造林业循环经济特色明显的广西木材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高品质胶合板木地板等高端板材产品推进板材家具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形成研发涂料板材家具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5.消费品轻工业。

以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重点发展白色家电、茧丝绸、日用化工等产业。支持南宁市老字号品牌企业重新发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名优品牌。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家用电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中药健康、功能性个人护理、专业健康洗涤等日用化工产品。推动茧丝绸、纺织服装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将横县、宾阳、上林等打造成区域性高端茧丝绸产业基地。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城乡建委、科技局、国资委、农业委、投投促局、二轻联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四)实施创新驱动突破行动。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深化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和南宁智慧产业园区。支持广西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加工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南宁先进技术育成中心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为南宁市中小企业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到2020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16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0家。

2.打造产业技术研发集聚区。

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研发集聚区建设。加快研发型企业联合厂房规划建设,重点引进双一流高等院校、知名科研院所、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高层次领军人才进驻南宁,组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创新中心),围绕铝精深加工、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石墨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产业化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打造联合厂房研发集聚区高地,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工业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力争到2020年底培育新建成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3.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制造为导向,以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财税链回报为目标,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产品升级改造、新产品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推进南宁市创投基金、南宁产业发展基金运作,以股权投资等按市场化运作扶持、以奖代补等各种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计研制生产,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化应用。

4.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柔性制造,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境投入,创新服务形态和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引导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远程运维、位置服务、在线商店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在线支持等服务。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票据等为依据向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责任分工: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五)实施园区发展升级行动。

1.推进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完善园区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办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导向性、前瞻性、激励性作用,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与县区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力度,通过托管、代管、合作共建等方式与县(区)开展飞地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高新区和武鸣区飞地园区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新模式,鼓励市属平台、社会资本合作办园。

2.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道路、供电、通讯、给排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园区基础设施。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滚动发展资金重点向基础设施落后和不完善的重点县(区)工业园区倾斜。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性债券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园区申报自治区工信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努力争取更多银行信贷支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总承包等新型投融资方式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园区所在地政府(管委会)要积极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本级预算计划。

3.推动园区工业特色发展。

以园区产业定位意见为指导,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向园区集聚。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域工业园区加快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优化发展建材、造纸、化工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城乡建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六)实施智能制造行动。

1.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

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贯标,增强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的能力。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在重点流程制造、离散制造行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提高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推进智能制造

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

2.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

依托面向东盟的开放优势,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提升互联网+”协同制造业发展能力。支持自治区、南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园区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程。重点支持10项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综合集成、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互联网新型制造模式、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强化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推动企业上云。

加快南宁市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软件超市应用推广,完成南宁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平台新增专家在线功能,具备同时为300名企业用户提供两化融合线上咨询诊断和培训服务的能力。探索政府支持、大型信息化服务商让利、中小企业受益的信息化推进服务模式,联合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移动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推广实施工业软件服务普及工程和企业上云工程,安排工业云服务扶持补贴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云。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投促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七)实施工业大招商行动。

1.加大精准招商推进力度。

补齐加工短板、拉长产业链条,聚焦产业精准招商,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 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加大精准招商的力度,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积极把握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集中精力、财力、资源,率先在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力争用3年时间迅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中两个以上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我市铝产业布局较早的优势,以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新型产业创新平台为载体,吸引一批产业链中高端、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打造广西高端铝产业基地。

2.深化工业招商机制改革。

建立工业招商县(区 、开发区一把手负责制,重大工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县(区)、开发区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和精力投入到抓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开发区与县、城区资源与产业合作新模式以及飞地园区、飞地招商等合作形式。强化工业主管部门的工业招商职能,实行区市县三级联动招商和工信、投促、商会等部门联动招商,多层次发力。

3.创新重资产招商新模式。

通过统筹全市产业发展基金、现代工业发展资金等存量资金,盘整南宁产投集团等国有平台公司名下的老城区工业土地和工业地产以及盘活国有企业股权等,与重大招商项目开展股权合作,联合建设,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进行重资产招商,推动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

4.加强工业招商督查考核。

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提高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建立工业招商督查考核机制,将工业招商项目正式投资合同投资额、工业招商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工业招商在谈项目投资额以及主要负责人接待、拜访意向招商工业企业情况等纳入督查考核,压实工业招商责任。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投促局、财政局、国资委、绩效办、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八)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铝加工、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推动重点园区全部启动绿色化改造,鼓励厂区、园区建设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项目,推进行业、企业间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机制。

2.壮大绿色产业。

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开展清洁生产设计,推广清洁原料,加大技术攻关,发展清洁生产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化水电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争取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常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00兆瓦,光伏扶贫总装机容量239.69兆瓦。

3.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等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有色、化工、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削减和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实施能源低碳高效化改造,重点开展锅炉窑炉、电气电机、内燃机等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进造纸、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实施水资源高效化改造。推动工业系统节能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钢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重点应用和推广高效破碎、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等废物的推广应用。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责任分工: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局、科技局、商务局、城管局、城乡建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九)实施县区工业振兴发展行动。

1.推动县域工业特色发展。

各县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特色工业发展。宾阳县以岑科电子产业园为依托,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以浮法玻璃搬迁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家电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特种玻璃等高端玻璃深加工产业。以广西三维铁路轨枕项目为基础,建设南方高铁关联产业园,大力发展高铁产业。横县围绕装配式建筑为引领的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发展优质骨料、特种水泥、特钢、预制构(部)件、建筑节能产品等产业;围绕茉莉花特色产业为引领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加快规划建设茉莉花加工新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林业产业园。隆安县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南宁加工制造产业的配套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四大特色产业。上林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型材料、特色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象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水产业园,将上林县打造成为生态绿色型工业发展示范县。马山县加大引进、培育企业力度,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工业县的目标,以苏博工业园区为中心,推进一区多园融合发展。

2.推动城区工业转型发展。

发挥城区优势,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市中心老城区老旧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及搬迁入园步伐,实施退二进二退二优二,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企业孵化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江南工业园为重点,建设南宁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青秀区以青秀区伶俐工业园为重点,建设民用铝材产业园、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基地;邕宁区以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全市以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延伸拓展至高新区、伶俐工业园和江南工业园区,布局建设集科研、加工、设计、贸易于一体的智能化铝产业园区。武鸣区以和高新区共建飞地园区试点为契机,大力承接高新区产业辐射带动。良庆经济开发区加快南宁现代工业园建设,逐步形成医药制造、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区。西乡塘区重点发展建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兴宁区加快五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3.打造工业特色小镇。

依托县区工业园区,积极推动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培育发展,重点推动横县六景装备小镇茉莉小镇、宾阳黎塘特色工贸小镇、邕宁八鲤高端制造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推动市级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完成策划和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工作,引导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市级层面对县区工业园区扶持力度,引导县区产业向开发区和园区聚集,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高端化发展,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壮大。

4.实施工业扶贫计划。

指导贫困县区根据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植贫困县区扶贫产业。加强贫困县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利用市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及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贫困县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等政策向贫困县区企业倾斜。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用好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努力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精准扶贫模式。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乡建委、农业委、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

1.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筑平台、创产品、强服务”,进一步完善“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平台、中小企业电商服务平台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融资为核心,以政策解读、培训、信息化、外贸综合、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

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2.提升南宁市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联合金融部门、商会协会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会,送融资服务下县(区)、开发区,宣传推广南宁市“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业务模式、融资扶持政策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及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推进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低费率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落地。进一步推进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模式、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推动3—5年期贷款和无还本续贷政策在更多银行落地。

3.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新动能工程。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新建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工业设计制作云平台、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聚集国内外一流、优质的专业机构进驻,以智慧工业带动我市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以产学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推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产业,努力构建产业+先进技术+资本+人才+大数据+市场的面向东盟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全生态服务链。深化产融合作,继续稳健推进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的募集和投放,加快推动南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发展,积极探索设立高新工业企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北斗产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金融办、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十一)实施人才培育行动。

1.加强企业家培育。

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家队伍在创新驱动中的龙头作用,每年从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发展迅速的企业中遴选20名卓越企业家,从我市创业创新项目企业中遴选20名企业家,有计划地选送到国内知名院校、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新生代企业家、产业骨干人才到国内知名院校、强优企业培养锻炼。

2.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先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及其创业创新团队,给予50—500万元项目资助,对能引领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引导我市设立的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优先支持获得资助且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人才团队及项目。

3.培养技能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奖励力度,对从市外新引进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新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奖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1—20万元奖励。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对从市外新引进或新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分别按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的50%60%给予补助。

4.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青年人才留邕创业就业政策,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形成各领域人才的后备力量。力争未来5年,集聚50万名高校毕业生、职业学院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等青年人才到南宁干事创业创新。支持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等创业,促进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责任分工: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十二)实施品质提升市场开拓行动。

1.提升工业产品质量。

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为契机引导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等技术创新型企业加大品牌质量投入培育一批国家自治区市级质量奖和质量标杆企业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国内技术标杆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突破影响产品产业行业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广西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引导我市工业企业自觉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和维护质量信誉。

2.加大工业品牌培育。

大力实施工业品牌战略,鼓励高新区、经开区、新兴产业园等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和自治级知名品牌示范区”“质量提升示范区”“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分类指导企业实施名品名牌发展战略,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真龙”“南南”“西牛皮”“圣保堂等南宁制造商标品牌在国内外品牌价值排行榜位次和上榜数量;推动多丽”“铁鸟等广西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横县茉莉花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上林丝业等区域优势产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推进工业产品协作配套。

继续编制发布南宁工业品推荐目录,鼓励选用推荐目录产品,促进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品原料供应本地化率。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区域内企业开展工业产品协作配套对接活动。

4.加强工业产品宣传推广。

组织开展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活动,建设完善南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广西工业品开拓市场综合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博览会交易会,推进广西东盟区域(南宁)外贸一体化综合体通关提速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南宁面向东盟的外贸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助推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责任分工:市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商务局、工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贸促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十三)实施工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1.加大财政支持。

积极推进南宁产业发展基金、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等运作,充分利用区市两级产业发展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和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以市场运作模式投向符合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探索创新南宁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运作路径,建立容错机制,让基金在支持南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发挥国有工业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进一步提高平台投融资能力,为引进重大工业项目、重点产业配套项目提供支持。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逐年增加工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工业发展资金使用安排进一步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倾斜,每年滚动安排10亿元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重点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储备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县(区)设立相应的发展资金,逐步提高扶持比例。

2.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

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整合各部门的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横向覆盖所有政务服务部门,纵向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的政务服务统一平台,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大力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推进落实政务审批最多跑一次目标。加快高新区投资承诺制试点,推行先建后验模式,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准入条件及相关规划、安全、环境、消防、节能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在投产前完成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工业园区内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集工商、建设、税务、水电等相关服务部门,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项目审批和企业服务效率。创新中介服务方式,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区域性评估等制度。创新中介监管模式,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中介网上服务大厅,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所有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全部进入网上服务大厅办理,实现全过程监管。

3.强化项目建设水电气保障。

为工业项目配套的施工用电、用水、用气等公用设施,要按照重大项目开工要求,同步配套保障。优化办理程序。不得将项目本体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

作为企业办理水电气的前置事项,对项目水电气施工过程中所需办理的道路开挖许可等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提高水电气项目施工审批效率。市、县(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在7 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在6 个工作日内作出施工许可;园林绿化部门必须在6 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办理道路占(掘)路许可,道路主管部门会商公安交管部门后,必须在12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现场勘验、复审、审定等工作,并出具道路占(掘)路施工许可。压缩报装办理时限。供电供水供气企业对用户报装申请上门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48 小时。申报材料合格的,在供水、供气市政管网已覆盖区域且不涉及掘路等许可的供水或供气报装业务办理,15 个工作日内办结;涉及掘路等许可的报装业务办理,40 个工作日内办结。用电报装业务的办理时限,单电源用户不超过35 个工作日,双电源用户不超过45 个工作日。涉及第三方管线迁移的,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报装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达成解决协议。创新互联网+等服务手段,鼓励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从报装到缴费全程网上办理。

4.降低要素成本。

继续深化要素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运用更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鼓励企业应用工业节水先进技术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降低电力直接交易准入门槛,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推动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内10千伏大工业用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用户及大数据中心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理顺园区内管道燃气价格,合理调整输配价格,探索建立天然气直供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在水电气等报装环节的成本,鼓励园区统一建设园区内临时用电设施,取消用水报装过程中的预收费,改为施工验收后结算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水电气报装,由供应企业出资建设配套至用户单位用地红线。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难题。

5.加强用地保障。

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调整,做好工业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保障工业发展空间。争取到2020年,工业用地规模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20%以上,确保每年的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20%;工业园区扣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外,每年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工业部分不低于40%。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市、县(区)两级土地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储备工作。加强工业用地储备滚动使用资金管理,支持产业园区加强工业用地储备。通过统征统储等方式开展连片征地拆迁,实现工业用地成片规模收储和连片开发。探索空间换地模式,鼓励工业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增容调整、盘活存量、亩产提升等途径实现土地资源提质增效。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土地或老旧厂房(仓库)改造建设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规划、不改变所批准用途的情况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全面开展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盘整工作。落实县(区)、开发区清理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主体责任,加强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盘整工作,争取存量闲置工业用地处置率2018年达到30%2019年达到70%2020年达到100%,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已有闲置和低效用地的盘活处置工作。确保2018—2020年,包括激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每年全市出让的工业土地成交面积不低于6000亩。修改完善《南宁市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管理办法》,加强对工业用地的出让及出让后监管,为防止出现新的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研究探索工业用地出让年限总体预留,弹性年期出让的新模式。弹性出让年期根据工业项目产业类型适当缩短至8—10年,并设定考核指标。在取得弹性年期土地使用权期满时,对项目进行考核。如达到项目出让时设定的考核指标,企业可申请延长土地使用年期并签订出让合同的补充协议,按原出让时点评估补缴延长年期的土地出让金后,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如达不到考核要求,由国土部门收回土地。

6.加强运行保障。

以煤电油运气为重点,统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源和要素,切实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动态监测工业用电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因电网建设或局部区域过载错避峰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确保企业平稳生产经营。加强与供电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优化报装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推动企业建设项目尽早投产。继续深入开展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工业经济运行大调研大服务服务企业大行动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活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精准协调企业煤电油运气供应问题,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保障服务。

责任分工:市财政局、行政审批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环境保护局、城乡建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安监局、消防支队、南宁供电局、中燃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开发区具体推进。

三、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牵头部门要牵头抓好各自负责工作,切实加强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部门推进合力,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市直部门要认真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是工业经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协同做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2月上旬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市委、市政府。

(二)营造发展氛围。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高质量发展,把工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对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汇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干工业光荣、企业家英雄的社会共识,全面营造全市上下共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交流宣传。

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业战线在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